心理分析學家認為生命中有八個 階段,在每個階段必須面臨一重要危機,如何處理這些危機便影響個人的行為。艾力克森 Erikson 的八階段: 生命不是由前幾年決定的,每一時期都重要。
1. 信任對不信任: 0-1歲
第一年會發展出信任或不信任感,對世界信任的態度來自於被照顧 的品質,尤其是母親的。測知小孩的"信任感"發展是看他能否較無焦慮與不生氣地接受母 親不在的時刻。這個危機並非完全在第一年就可解決,而在生命中每一個時期碰到 困難時會再出現。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閱讀心得寫作比賽省府歡迎踴躍投稿
日期: 99.12.23
為鼓勵民眾多閱讀好書,培養閱讀興趣,提升寫作能力,臺灣省政府圖書館每年定期舉辦閱讀心得寫作比賽,並分春、夏、秋、冬四季徵件,自辦理以來,投稿者眾多,比賽成果也頗受全省各機關學校的肯定和好評。
臺灣省政府文教組廖登枝組長表示,要建立書香社會的首要條件,就是讓讀者多利用圖書館,省政府圖書館除了消極的提供圖書借閱的服務外,更積極的辦理好書交換、讀書會、閱讀心得寫作比賽等活動,帶領讀者來認識圖書館,讓讀者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豐富資源。因此,臺灣省政府訂定「臺灣省政府圖書館閱讀心得寫作比賽活動實施計劃」(如後附件),鼓勵愛好閱讀及心得寫作人士,踴躍參加投稿,讓好的文章,多加流傳。目前參與省政府閱讀心得寫作之投稿者以片及全省各縣市;除了學生、公務員、自由業之外,甚至有在監服刑的受刑人,據統計,監獄的受刑人參與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屢屢得到優勝獎項,對其服刑期間的感化表現,確實有所助益。
為鼓勵民眾多閱讀好書,培養閱讀興趣,提升寫作能力,臺灣省政府圖書館每年定期舉辦閱讀心得寫作比賽,並分春、夏、秋、冬四季徵件,自辦理以來,投稿者眾多,比賽成果也頗受全省各機關學校的肯定和好評。
臺灣省政府文教組廖登枝組長表示,要建立書香社會的首要條件,就是讓讀者多利用圖書館,省政府圖書館除了消極的提供圖書借閱的服務外,更積極的辦理好書交換、讀書會、閱讀心得寫作比賽等活動,帶領讀者來認識圖書館,讓讀者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豐富資源。因此,臺灣省政府訂定「臺灣省政府圖書館閱讀心得寫作比賽活動實施計劃」(如後附件),鼓勵愛好閱讀及心得寫作人士,踴躍參加投稿,讓好的文章,多加流傳。目前參與省政府閱讀心得寫作之投稿者以片及全省各縣市;除了學生、公務員、自由業之外,甚至有在監服刑的受刑人,據統計,監獄的受刑人參與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屢屢得到優勝獎項,對其服刑期間的感化表現,確實有所助益。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窮得只剩志氣 清寒生拚上台大
- 2011-01-10
- 中國時報
- 朱芳瑤/台北報導
黃琬婷的成長背景讓不少人印象深刻,她「窮得只剩一口志氣」,卻能化逆境為動力。她謙遜地說,家裡曾是低收入戶,目前生活已好轉。黃琬婷 北一女中畢業、考上台大後,參加校內「模擬聯合國社」,有許多以英文溝通的機會。她說,英國的BBC廣播節目、國外大學的線上課程都是可以善用的免費資 源。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從閱讀、採訪到寫作,從文學中體驗生命力
以下資料來源: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2&subid=2&cid=1854
台灣囝仔 未來競爭力
以下資料來源: http://www.peopo.org/sow/post/10877
台灣囝仔 未來競爭力
由 李偉文 發表 周遭許多有與AB寶年 齡相近的孩子的朋友,這些年在全球化競爭的恐懼之下,總希望孩子更加國際化,想盡辦法讓孩子從小就接觸並習慣國外的環境,希望孩子有能力面對全世界的競 爭。當然,天下父母心,這沒有錯,不過,我總是覺得,當孩子有能力自由自在朝世界飛去時,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提供肥沃的土壤讓他們的根可以深深札紮下吧? 隨著全球化競爭,幾乎全世界所有先進國的中產階級都正在快速消失中,因為電腦科技及通訊革命改變了職場生態,除了簡單的工作被科技取代之外,許多的工作機 會流失到所謂第三世界國家。世界已經變成是平的,我們的孩子未來必須和全世界同年齡的孩子競爭,因此,什麼是台灣孩子的競爭力?如何善用已有的優勢來面對 未來,恐怕是我們為人父母所必須仔細思考的。 對於AB寶而言,我們反而不急於要她們東補習,西請家庭老師的知識訓練,因為我覺得讓孩子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對周遭環境與世界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及規律且自制的習慣,這樣的態度與素質,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武功心法。
孩子愈早學英文愈好嗎?
雖然台灣的政治人物常會說:「我們又不是被嚇大的!」可是每個父母親只要聽到商人恐嚇:「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上」,馬上嚇得乖乖就範,把孩子送去五花八門 的語言或才藝或潛能創意的補習班,於是父母親的功能變成「計程車司機」,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接送孩子在不同的上課地點間奔波著。 提早學習一些屬於認知方面的課程,其實只會短暫地滿足父母親的虛榮感,以長期表現來說是沒有差異的,更危險地是會排擠孩子隨著大腦發育而該及時給予的正常 發展,比如人格養成與情緒發展等等。人生不是短跑,而是比耐力比適應力的馬拉松長跑,當我們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時,反而會讓孩子累死在起跑點上。
談到提早學習,最明顯的該是已經算全民運動的英語學習狂潮。連學校正規課程也從我們當年的國中,往下延伸到從小學三年級,現在更是有不少學校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上英文課了。
的確有很多家長看到非常多發生在周邊或報導中的實例:生長在多種語言環境下的孩子,可以非常自然地以多種語言同時交替著講話,而且語調語音也非常純正, 不由得以為只要創造適當的環境,以及投入金錢送去面對老外,那麼孩子就可以有多種母語,長大後的競爭力豈不是大大提昇了嗎?
很可惜的,若抱著這樣期待的家長,在孩子上了高年級或國中,會感覺到他們的英文程度似乎沒有更好,反而退步了!
有不少研究指出,只有極少數極少數的人可以同時擁有兩種母語以上,絕大多數的人,在大腦發育到十歲以後,就會強迫我們選擇一種母語,因為大腦的空間與運 作,必須留給人類其他更且更複雜的學習之用,因此在十歲以前原本可以很自然切換不同語言模式交談的孩子,就逐漸喪失了這種能力。
哲學家維根斯坦說:「學一種語言,是在學一種生活方式。」也因為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思惟模式,所以人最後也只會選擇一種語言,一種文化來當作母語,否則就無法有獨特的創造性思考能力。研究也指出,字與思想是一體兩面的,因此孩子的母語(中文)基礎若是不好,會影響到其他領域的理解與學習成效。
這也是過度花時間在英語最大的後遺症:「會排擠其他能力的養成」。因為孩子的學習時間有限,你花在這一部份,勢必就沒辦法照顧到另一部份,何況許多非知 識性的潛在學習的關鍵時刻就在孩子十歲之前,這或許是有人說「讓孩子有發呆玩耍的時間比坐在教室上課來得重要」的原因吧!
何況,假如你覺得讓孩子學好英語,是為了讓他更有國際觀,假如這理論成立的話,那麼是否在美國土生土長講得一口道地英語的小流泯小混混也非常有國際觀了?
我想真正的國際觀是要能夠有開放的胸襟能包容多元文化,甚至瞭解他們文化形成的原因,而且能夠理解別的國家正在關心什麼?他們的政治社會制度是如何?又怎麼演變成的?
語言只是工具,父母千萬不要把使用工具當作追求的全部,而錯失了真正重要的東西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