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拒絕偏方,汲取老祖宗智慧

此文章來自網路 email, 若有侵權, 敬請告知會立即下架.
文章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作者:朱芷君

異位性皮膚炎雖然不會傳染,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病因複雜、反覆發作的頑固特性,也讓民間偏方、另類療法有了可乘之機,在日本甚至製造了「異位性皮膚炎產業」(atopic business),遍及高價的健康食品、特殊保養品、SOD食品、溫泉療法等,受害者眾,還有專業律師團為其求償。


 而台灣家長的偏方血淚史也不遑多讓。張小姐的孩子出生沒多久就發病,皮膚一直不好,「他在幼稚園會偷偷去廁所照鏡子,看脖子上的紅疹,還會問我,什麼時候皮膚才能像媽媽一樣白白、滑滑的?」張小姐覺得好心疼。

 因此朋友告訴她有個「老師」能用水晶棒按摩改善體質,張小姐馬上就帶兒子去試,「我平常不是那麼衝動的人,實在是不想看小孩受苦,」她解釋。

 治療一次1000元,為了加強效果,「老師」還說服她買了17萬元的水晶床,病情卻不見起色,反而發作更厲害,「老師說這是排毒,就是要發出來,要有耐心,」張小姐回想,後來增加到一星期治療3次,持續了一個半月,兒子的濕疹開始流湯,還因為睡水晶床久咳不癒,張小姐愈來愈害怕,才終止這場失敗的治療,「醫生看到傷口都嚇死了。」

 通常這類療法,多利用家長想快點治好的心理,加上對類固醇的恐懼,以誇大的宣傳方式包裝:

 ×「一定會好」、「只要○個月、○次就會有效」→拿不出科學證據。

 ×「幾乎100%的人都能痊癒」→忽略個人差異,甚至以「連○○病都能治好,何況是異位性皮膚炎」訴求。

 ×「保證不含類固醇」、「是排毒而不是病情惡化」→治療失敗時推卸責任。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斷增加是世界性趨勢,「如果有人能根治,他應該得諾貝爾獎,」朱家瑜說,而且有些患者會自然痊癒,「沒有對照組,根本不確定是不是偏方有效。」

 家有病人,「很多人都會提供偏方,最好先和醫師討論,」女兒是重度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任林君玉表示,她也曾到華西街買現殺蛇煮湯給女兒喝,「結果沒用。」

 好消息是,比起不切實際的偏方,老祖宗留下的中醫,比較能和西醫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中西互補效果佳

 早在18世紀醫書《外科正宗》,便記載和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類似的皮膚病。中醫認為,此病和先天體質有關,可依症狀分為濕熱內蘊、脾虛濕盛、陰虛血燥、脾腎兩虛,治療方向為清熱除濕,養血潤燥。

 1992年,倫敦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就曾發表中藥醫治成人及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成效,之後相關論文不斷。

 2003年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中西合作醫療中心,參照該團隊的研究方式,以嚴謹臨床實驗評估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療效,「中醫治療效果的確優於對照組,」中西合作醫療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慧滿肯定,「如果能按病情隨時調整藥方,效果會更好。」

 鄭慧滿觀察,對反覆發作的頑固型病人,中西合併治療(初期:外用藥膏+中藥+潤膚劑;中期:中藥+潤膚劑;緩解期:潤膚劑),能降低復發頻率,減少類固醇藥膏用量,改善病灶嚴重度。

 善用中醫有助控制病情,但不可和草藥店、偏方混為一談,「要有執照,或是大醫院的中醫科,才能確保品質,」朱家瑜表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針對個人病情變化會做調整,「如果有人說,一帖藥就能根治,但要你吃3年,絕不是真正的中醫。」他提醒,有些中藥宣稱很有效,卻可能添加類固醇,不可不慎。

 中醫從改善體質著手,西醫則能迅速緩解症狀。保持冷靜,選擇專業、經驗豐富的醫師,配合治療,才能各取所長,制服異位性皮膚炎這個強敵。


中醫保養方

●外用劑

 材料:魚腥草1兩、荊芥1兩、地膚子5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煮成一鍋藥草水,清洗完後用毛巾浸濕,敷在癢處,也可以直接浸泡20分鐘後,擦乾即可。也可拿艾草葉、藺草煮水洗澡,效果也不錯。


●內服湯方:銀花解毒湯

 材料:一歲以下嬰兒:金銀花1錢半、甘草5分。幼兒:金銀花3錢、甘草1錢

 做法:約一碗半水小火滾10分鐘,一天分3次喝。(藥方提供:林君玉醫師)


中醫飲食禁忌

鄭慧滿醫師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飲食要清淡,烹調方式避免燒烤油炸,少吃:

 辛辣:辣椒、大蒜、芫荽、老薑、蔥、沙茶醬。

 刺激:醃漬品、咖啡、咖哩。

 燥熱:蛋糕、巧克力、薯條、炸雞、茴香、韭菜、肉桂、羊肉。

 寒涼水果:哈密瓜、西瓜、葡萄柚、椰子、橘子。

 熱性水果: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沒有留言: